6月4日,3家日本知名企业同时宣布,将扩大在华业务。
当天,富士通宣布2002年6月于北京设立该公司在中国的第四处IC设计中心,并持续编大陆4处IC设计中心人力,3年后技术人员将由当前的50人,增加至200人。日本显示器大厂
NMVisualSystems称,将于2002年9月底前,关闭墨西哥与马来西亚厂,把生产作业集中至中国进行。日本相机大厂美能达宣布2003年3月前将常规相机组装作业完全移往中国。另外,该公司亦计划于2004年度起开始于中国生产数码相机。
而此前一天,理光、NEC和松下也在当天同时宣布在华成立新公司。理光于上海设立软件研发中心“理光软件技术(上海)公司”,负责研发影印机中支持中文文书管理相关软件。目前理光在中国影印机市场的市场份额约25%,估计2004年可望扩增至30%。NEC、松下和中国厂商华为宣布联手在中国成立新公司。两家公司在海外联合成立手机相关公司还尚属首次。
日企近期频频出手,这从日本一项最新的调查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这项调查显示,83%的日本公司有意在中国扩展业务。
什么理由让日本选择中国呢?很多人以为中国有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然而事实并非这样。
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半数从事海外经营的日本公司认为5年后中国公司的技术水平将与日本公司不相上下。
日本令人担忧的经济环境与日益壮大的中国企业让日本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日本目前的经济环境,日本产业界已早有打算。据业内人士称: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充分利用中国的力量,这才是日本企业的生存之道。日本企业希望能通过在中国生产以及中国产品的进口,使中国的价格竞争力优势转移到自己身上。
NEC总裁西垣浩司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拥有日本在五六十年代曾经具有过的饥渴精神,这也许正是富裕起来的日本所遗忘掉的强国之本吧。而中国的研发力量、设计能力、零部件配套能力等都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西垣浩司称,由于中国空调制造商的兴起,在当地云集了各种零件与材料制造商,零部件的供应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松下空调业务部长木元哲透露说,“通过提高零件的当地供应率,广州工厂的生产成本已比1997年下降了50%。”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仍然无法抵挡中国空调制造商来势凶猛的势头。
松下电器已经开始正式以中国为轴心,重新构筑全球性生产体制。2000年11月和12月松下电器已分别关闭了其位于美国的微波炉生产基地及德国的模拟复印机生产基地。2001年3月在美国又停止了空调关键部件———压缩机的生产。而上述停产产品的移交地正是中国。不论是微波炉还是空调压缩机,松下电器都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涌现出来的大型厂商已经开始加速其全球战略。其强项不仅在于低廉的成本,在品牌战略、开拓市场、技术水平、决策水平、速度等方面也丝毫不亚于日本厂商。这些公司进入日本也为期不远了。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作为制造业的日本即将拉下帷幕。在全球市场上日本产品的出口额也将因中国产品的强大攻势而缩小份额。对“后工业社会”疏于准备的日本已经开始踏入一个危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