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网上爆出一条惊人消息:济南率先实行手机的单向收费。打开一看,才知道只是济南移动和济南联通的一个促销手段:即济南移动(或联通)的本地手机,拨打济南移动(或联通)的本地手机,接听方免费,这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向收费。
应该说,手机资费一直是用户的关注焦点,单向收费更是老百姓的心之所向。那么,今年有没有可能实行单向收费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实行单向收费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我国政府为了维护移动和联通在香港股市的股价,曾在2000年底对外承诺“两年内不会实行单向收费”。另一方面,实行单向收费后涉及到移动运营商和固定运营商之间的分成比例问题,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目前新组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尚未正式挂牌成立,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即使挂牌成立后,两个公司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理顺内部关系等,恐怕很难拿出一个令各运营商都能接受的分成方案。
不会实行单向收费,并不代表手机资费不会调整。在联通内部会议上,联通董事长杨贤足曾数次提醒员工:“今年电信资费面临下调压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手机资费确实存在着下调的空间和可能。
一是目前手机资费较之成本而言确实偏高了。二是由于国外电信运营商的介入以及竞争的加剧,使得电信资费下调压力增大。三是目前许多地区实际上已悄悄调低了手机通话费。北京是“天子脚下”,手机资费一直维持在每分钟0.4元,但在外地,移动和联通为了争抢用户,也为了应对电信“小灵通”的冲击,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套餐,话费有时降至每分钟0.2元甚至更低。去年价格大战打得比较狠的地区有广东、海南、浙江、天津、甘肃、山东、云南等地。
四是政府主管部门已流露出调整资费的口风。在1月份举行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电信资费管理体制改革,对竞争较充分的电信业务要实行市场调节价,将定价权交给企业。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也表示,电信价格最终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已比较充分。联通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用户市场占有率近30%,能够顶得住资费下调带来的负面冲击。
五是老百姓要求手机资费下调的呼声已久。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进行的“3·15”调查显示,老百姓2001年最不满意的服务类别中就有“电信服务”,而且仅次于“医疗服务”排在第二位。百姓对电信服务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信资费价格偏高。在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取消了手机入网费、固定长途电话改为每6秒计费等之后,手机通话资费已成为众矢之的,面临着下调压力。
既然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那么会如何调整?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直接降低手机通话费,比如说从每分钟0.4元降至0.3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改变计费单位,比如说从每分钟计费改为每6秒计费,这样无论接和打都可节约不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