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计算机世界》举办的2001年的IT财富年会上,国家外经贸部WTO司副司长张向晨讲述了在W TO谈判中有关IT方面的鲜为人知的内幕,其中包括中国为何加入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为何承诺到2005年前所有IT产品零关税、软件关税如何调整等内容。
张司长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里,在1996年6月,在新西兰的基督城的小地方,召开了APEC的贸易部长会议,当时他陪同外经贸部的吴仪部长参加了这个会。在这次会议上,美国贸易代表曾经代表美国提出一个倡议,就是要搞一个信息技术产品的协议,简称ITA。这个协议的内容就是把信息产品的关税、信息技术产品有关的所有贸易壁垒取消。当美国提出这样一个倡议的时候,当然中国是冷眼旁观,因为中国是观察员,而其他贸易部长,大部分都面面相觑,大家在脑子里划了一个问号,这个可能吗?能不能做到?根据美国的提议,在2000年实现这个目标。韩国的部长赞成了这个建议,公开支持了这个建议。在座的几十个APEC经济体的贸易部长没有人反对,但是,完全取消关税是否能够做到?当时在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问号,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问号。但是结果怎么样呢?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97年3月,在世贸组织里,IT信息技术产品协议达成了,当时有40个世贸组织的成员参加了。这个协议和其它世贸组织协议是不同的,它并不是说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都要参加,是可以选择的,参加不参加,由你自己决定。但这个协议有一条规定,即到什么时候这个协议生效,当参加这个协议的成员之间的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量达到了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量90%的时候,这个协议就生效了。
这个协议生效,并不是在这40个IT的成员之间生效,而是你作出的承诺,作出的取消关税的决定,对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在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下实施,就是说你要降低关税,不管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是不是也参加,执行取消IT业产品关税的承诺,40个世贸组织成员是什么样的概念?他们之间的贸易量达到了当年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92.6%,就是说1997年3月达成信息技术协议的时候,这个贸易量已经达到了协议生效水平。中国在世界信息技术贸易总的份额当中占一个什么样的比重呢?大概是3%。每年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大概是200亿美金,出口大概也是200亿美金。3%,也就是说有了中国的参加,信息技术产品协议,IT协议就覆盖了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96%。没有中国的参加,IT业也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技术贸易的93%左右,当年是92.6%,后来陆陆续续有国家参加,到今年的2月份,已经有56个成员参加。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贸易占世界的百分之零点几就不得了了。
张向晨透露,信息技术产品协议达成了,中国在加入世贸当中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我们参加还是不参加?没有人能够强迫我们说你必须参加,但是我们面临着这个选择,世贸组织成员希望我们参加,因为中国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在世界上的份额还是相当大的,因为中国在整个世界的贸易额当中,当年就是不到3.5%,现在是3.8%。信息技术贸易的份额和我们国家整个在世界当中的份额是相当的。所以,世贸组织成员当然希望中国参加这个协议。我们参加还是不参加呢?我们当然做了很多工作,一个是向中国的企业了解一下我们能不能参加。同时,我们也需要向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参加,使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是,印度参加了此协议。据我们的了解,印度在IT产业发展方面和中国有类似的地方,他们自己搞了一些IT产品,而且有的搞得不错。他们参加IT业以后取消了关税,对他们的IT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想知道,就去印度、泰国、菲律宾,向他们了解为什么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参加此信息技术产品的协议。
印度的代表告诉我们,作出加入IT业的协议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他们内部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辩,有的人赞同,有的人反对,但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要参加,理由是不参加信息产品协议,意味着在世界信息产品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印度信息产业跟不上就会被淘汰,因为你用遗留下来的关税制造了一个孤岛,没有人愿意到你这儿投资,因为你有关税,中间成本就高了,人家为什么不上别的地方投资?不到菲律宾、新加坡投资,到印度来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资金,就学不来管理,跟不上世界信息技术产品发展的趋势,而且一旦被落下,很可能是永远再也赶不上了。应当说这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然后我们就向国内的企业做了调查研究,开了很多研讨会、座谈会,请来联想的代表、巨龙的代表、四通的代表,跟我们国家IT产业的企业座谈,到底中国是不是应该参加IT协议?我们有两个困难,在没有作出决定之前,两个困难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是从原则上,我们是不参加所谓零关税的,因为中国的关税政策可以降低,降得再低,不能到零,哪怕1%、2%,零意味着就没有关税收入,所以在其它世贸组织谈判里,零关税我们是不参加的。IT业这个协议就是要这个,这是和我们的规则有冲突。
另外,信息产品的协议包括什么东西呢?计算机设备和零件,半导体、半导体设备和零件,还有其它的仪器仪表等等,大概是300种产品。按照这个范围,我们当初的关税水平,到目前为止是12%到15%。我们如果参加这个协议,意味着我们要把关税取消掉,从12%、15%降到零,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够承受?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有一点出乎我们的意外,中国的IT企业认为这个协议会给中国的IT企业带来新的压力,但是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严重。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就是中国存在不规范进口现象,走私严重,走私货遍地都是,中国的IT企业在长期的时间内,是在和水货竞争,在和走私的、没有交关税也没有交增值税的产品竞争,是在一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我们要在谈判里争取的是什么呢?是不是要把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最后要取消?
这个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经过我们反复讨论,最后有关部委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上报中央,建议我们参加信息技术产品的协议,七个部委联名上报,吕新奎也参加了我们的研究和报告过程,因为大家可以理解,在很多问题上,不同的部门有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因为站的角度不同,但是在参加信息产品协议这个问题上,各个方面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必须参加,我们和印度有类似的地方,我要跟上世界信息产品发展的趋势。最后江泽民主席在报告里批了两个字,“同意”,但是我们并没有立即对外宣布,因为这个事关重大,所以在1997年10月,江主席访问美国之前,我们一直没有对外透露这件事,美国派贸易代表来跟我们谈,说你们对信息技术的协议到底是什么态度,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我们说我们有一个态度,但是现在不能告诉你,美国代表说我是专门来问这个事情的,你要不告诉我,我就不高兴了,我们跟他说你不高兴就不高兴,但是我现在没法告诉你,我们到了美国,在威廉斯堡,就是江主席访问第二站,又和美国代表谈中美的联合声明,在这里我们写了一句话,中国表达了要参加信息产品协议的意愿。而美国第一次写上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美国的利益。当然前面还有一串定语,在一个商业上可行的协议的基础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美国的利益。后来江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做了填补,应当在我们的谈判中起了一个巨大的作用,中国做出加入新兴技术的协定,相当于获得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钥匙。在具体的谈判中,我们争取了一个过渡期,为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做一个调整,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机会,我们的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在2005年执行完毕,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是2002年,有的是2003年,最后在2005年1月1日以前,把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降到零。这是我们在谈判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
据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世贸组织还有一个海关估价协议,有一个决定,关于软件是不是要征税的问题,软件只能对介质征税,但是不能根据内容征税,这也是为了促进IT产业的贸易自由流通。在谈判里,我国作出的决定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两年内,我们遵守,才能参加这个协议,就是说软件不再根据内容决定征税多少,而是根据媒介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