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GG、MM都上哪儿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BRB,我去接个电话。”如果您平常不爱上网聊天,恐怕看到这两句话你觉得一头雾水。这两句话都是新新人类网迷们的常用语,意思是“今天哥哥、妹妹都上哪儿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拜拜喽!”、“我很快回来,去接个电话。”
没办法,众多热衷冲浪的网民已经使网络语言自成一派,如果你不接触网络,你就无从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
但是,有没有必要将这些网络语言归纳总结、编进词典?最近,一本收集了1305条网络词语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又引起了很多人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和争议。
■不是词典是文献
据悉,编写这样的词典,我国并不是首创,就我国来说,这本词典也不是第一本,去年10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网络时尚词典》。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迄今为止首次由语言学界参与编写的词典。应该说这本词典并不是纯粹的网络语言词典,而是一本跟网络有关的所有词汇的汇编,小到聊天室、BBS上的“黑话”,大到传播媒体网站、财务软件、第三方电子化服务等专业术语,中间夹杂着CIH病毒、爱虫、DVD、BBS文化等一些常识性的词汇,而且在索引中,英文缩写的词汇与中文词汇也混杂在一起。
北京大学的张教授认为,这本书的取词标准和读者定位并不明确。所谓的网络语言可以是网络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也可以是网民范围内使用的语言,也可以是和网络有关的语言,但是以使用的频率选择还是以使用的范围选择,这本书并没有一个界定标准,所以大范围地收集是它惟一的出路,能收集多少是多少,颇有雅俗共赏的架势。在这种情况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文献参考书,实用性不足。
■有没有必要出词典
虽然许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不高,但是都觉得出这本词典很有“纪念意义”,许多词汇以后可能就不用了,这本书毕竟记录了一些东西。
有专家认为,聊天室和BBS上的网语多是上网的年轻人爱用的一种时髦的文字游戏,像7456代表“气死我了”、5555代表“呜呜呜呜”的哭声。将这些肤浅的游戏词汇一本正经地去注释,写例句,出版,客观上对当前急需规范语言的要求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词典的主编于根元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规范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规范是有层次的,交际是分类型的,对不同语体的语言规范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不能拿应用文规范来要求小说诗歌一样,也不能拿一些语体语言的规范来要求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人在聊天室里的语言。他表示,出这本词典本身就是在做语言规范工作。
■网络词典给谁看
经常上网但是从不进聊天室的钱小姐觉得这本书自己并没有太大兴趣翻,她觉得上网就是上网,不需要那么多专业术语,而聊天室中的语言虽然很有趣但是都是暂时存在、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值得去专门学习一下。
聊天室常客李威说自己用来聊天的词汇都知道,而且用不了多少,如果捧着一本词典去看,未免失去了网络中随意、简便的乐趣。
也有人觉得偶尔翻翻,算是知道点网络知识,顺便也找找其中好玩的地方,但是不是能够分开类别编成独立的小册子更好,比如聊天室的语言是一类、常识性的东西是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