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业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又以杀毒软件获得的认可度最高,创造的效益最多,发展的势头最猛。在6月28日全国首届“软件日”到来之后,回顾杀毒软件的发展,展望其未来,无论是对整个软件行业,还是对日益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都显得尤为必要。
21世纪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与之青梅竹马的病毒也不甘寂寞,纷纷插上翅膀,变着花样,以每天15种左右的诞生速率频频攻击全球数亿用户。
无论是让人心有余悸的CIH,难以快乐起来的“快乐时光”,还是诱惑与陷阱并存的“色情主页”,打一枪换一个行头的网络蠕虫,层出不穷的病毒泛滥使如何确保和维护信息安全成为计算机业的首要课题。
国内厂家笑国外厂家乐
从4月份以来,相继爆发的4·26CIH病毒、5月8日“快乐时光”和6月初的“色情主页”着实让国内几家主流杀毒厂家大开了一把杀戒。4月26日前后,来江民公司修复硬盘的长队排到了楼下。相比之下,国外几大杀毒厂家则显得冷冷清清。
但若以此来断定国外杀毒软件在中国站不住脚那就错了。事实上,单机版方面,国内杀毒软件的确独领风骚,占尽风光,尤以江民、瑞星、北信源三大巨头,死咬着90%的份额。其余的10%,国内其它杀毒厂家又分去了5%左右,丢给国外厂家的所剩无己。
在网络版方面,笑傲群雄的则是这些外来客,赛门铁克、熊猫卫士等国际新老杀手倍受宠爱,相比国内不断打折、良莠不齐的杀毒软件,企业用户似乎更愿掏大价钱买技术高出一筹的进口货。让国内杀毒厂家汗颜的是,国内在网络版方面的开发和研制几乎是空白,现有的几家新推出的网络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近乎无人问津。面对专家“将来单机版可能会沦为网络自由下载工具”的预言,国内杀毒厂家如不能未雨绸缪则很难笑得起来。
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尴尬局面有望尽快摆脱,据悉,江民公司与复旦大学努力打造的网络版已经会浮出水面,经公安部测试荣获第一名。而瑞星公司等也在摩拳擦掌,欲与老外试比高。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中国加入WTO进入倒计时,国外杀毒软件即将刮来几重冲击波尚难预料。为抢占先机,国内的几家杀毒厂家已经开始亲密接触。
由谁最能杀到谁最能修
在用户眼里,谁最难杀,谁就是最好。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显然,杀毒厂家们也对此心知肚明,一方面,从它们紧锣密鼓的产品升级和更新上不难看出。同时,各厂家都有专人虎视眈眈,随时紧盯病毒的发源地,一有蛛丝马迹,立即抢先发布第一动态,并及时推出完整的杀毒解决方案。
但常见的病毒杀毒厂家早已了如指掌,今年来先后爆发的大小病毒随便用一个杀毒软件就能杀除,那谁优谁劣又该如何评估呢?
一直视技术革新为生命的江民公司看准了杀毒软件的修复功能潜在的市场,它们精心推出的KV3000F10修复功能在4·26CIH爆发日一炮打响,不仅挽回了许多用户的数据损失,而且在日本大显身手,发挥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并率先一举敲开了国外市场大门。前前后后,日本代理商累计进货KV3000 8万套,技术的份量是最重的,因为反响很好,日本代理商近期又送来一笔数额巨大的进货单,而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也闻风而至,相继抛开橄榄枝。
走出国门且赢得青睐,说明国内的杀毒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表现出无限的潜力,为软件业打通国际渠道开了个好头。
信息安全产业有望形成
进入新世纪的计算机病毒正呈现出借最新编程技术和编程语言的遮阳伞逃避反病毒软件搜索的智能化,利用好奇、贪婪等心理来传播病毒的人性化,深藏不露变化多端的隐蔽化等几大主要特征。
病毒的这些特征加上人们防范意识的薄弱,使得反病毒事业显得异常艰巨。尽管反病毒厂家们大刀阔斧,出来一种杀一种,但随着宽带通到千家万户,病毒的诞生速率势头不减。反病毒权威专家王江民断言,无穷无尽的病毒完全有可能使信息安全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在信息时代,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就象信息时代人们都将必然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一样。
面对这样一个大的产业,以江民公司为首的国内杀毒厂家已经把目光转移到网络安全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上,潜心于推出更行之有效、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领域在带给杀毒厂家巨大市场的同时,也使它们肩负起任重道远的使命。
2001年的杀毒市场仍将杀声震天,但能否一直是春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