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我看英特尔》表明,虞有澄博士不仅参与了微处理器 产业的科研、发展、壮大,还让整个世界看清了主宰微处理器业的英特尔公司的全部历程。
—作者
附录二 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机构
代表处 英特尔公司目前在中国内地设有13个代表处:北京、成都、重庆、福州、广州、哈尔滨,济南、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和深圳,并把亚太区总部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
英特尔中国实验室 2000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成立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包括英特尔在华各个研发和产品设计中心。该中心的重点将进行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加速中国采用关键技术的进程,帮助中国在互联网经济中继续获得成功。英特尔中国实验室也将协调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项目,包括赞助中国高等院校的研发项目,补充科研活动和其它项目。英特尔架构事业部副总裁兼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负责指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
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下列研发机构组成: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 1998年在北京成立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是 英特尔在中国唯一致力于研究的实验室。
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iADL) iADL设在上海,共有约80名工程师,与本地和国际软件厂商一起为中国电脑用户合作开发和提供引人入胜的消费和商业应用程序。该实验室的宗旨在于通过向本地软件开发商提供技术和营销支持,在中国促进技术的推广。该实验室也注重通过内容组在美国和中国本地的企业工程师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并向整个业界进行推广。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 该实验室1993年在上海创立,旨在为英特尔芯片、系统和解决方案创造并扩大全球价值。作为大规模系统软件的一流中心,该实验室在以下三大领域蓬勃发展:1)基础系统软件,2)汇编和翻译技术,3)嵌入系统工具和信息库。此外,该实验室正在通过为固有和智能计算机技术开发引人入胜的应用,发展个人电脑和新兴平台的新用途和新用户。
无线技术开发中心 英特尔于2000年4月在京启动了第三个无线技术开发中心,其使命是通过与中国蜂窝电话业界领先公司合作,促进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开发。该中心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发技术,通过移动电话为宽带互联网连接提供新内容和服务。
互联网交换架构(IXA(tm))开发中心 随着中国加大力度开发基于IXA的解决方案,对于支持的需求迅速扩大。英特尔业已在京建立了IXA开发中心,为中国主要网络和通讯设备供应商提供项目级的支持,加快客户开发,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该中心还将帮助本地第三方厂商改进IXA软硬件解决方案。该中心是英特尔全球方案的一部分,旨在使IXA成为网络和通讯解决方案平台,实现动态的互联网服务。
应用程序解决方案中心(ASC) 该中心设在上海,旨在为中国加强和加速发展基于英特尔标准的高容量服务器市场。目前,大、中、小型企业都开始从业界标准服务器架构产生的规模经济中受益。此外,ASC还协助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互联网软件厂商将原有服务器应用程序进行移植、调谐并优化,适应英特尔32位和未来的64位架构中文环境。
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重点
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计算技术与通讯以及互联网经济基础设施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
英特尔中国战略
英特尔的在华战略是积极推动并支持国内电脑制造商、跨国公司和小型电脑组装厂商和软件开发商的发展,促进互联网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提供开放架构,灵活经济的建筑模块解决方案,从而缩小中国与全球计算机产业的技术差距。
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
* 应用研究
* 支持中国软件产业
* 生产活动
* 市场活动和促进需求
* OEM平台方案支持
* 采购
* 大学和学术研究项目
应用研究
英特尔中国实验室也将协调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项目,包括赞助中国高等院校的研发项目,补充科研活动和其它项目。英特尔架构事业部副总裁兼公司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将指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工作。
支持中国软件产业
英特尔位于上海的软件实验室和英特尔架构实验室共有100多名工程师,他们与中国和国外的软件厂商以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互联网内容供应商合作,为中国的电脑用户开发和提供富于吸引力的家用和商用应用软件。
该实验室的业务重点在于通过向本地的软件开发商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来加速计算机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生产活动
英特尔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快擦写存储器产品封装和测试厂,由英特尔董事长安迪 ? 葛鲁夫博士于1998年5月7日宣布正式开工。
该工厂一期投资1亿9千8百万美元,生产用于电脑、数字相机和其他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快擦写存储器。2001年9月,英特尔宣布对其增资3亿美元,目前,英特尔对该工厂的投资总计近5亿美元。目前,工厂现有职工1200人,到2003年,将会扩大至3000人。工厂符合英特尔严格的质量标准,并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对本地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用全球最好的课程和实践进行培训。该培训包括了一系列在美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英特尔其他封装测试厂中进行教授、辅导和培训。
市场活动
英特尔在中国的市场活动,反映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脑市场这一事实。英特尔相信,至200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市场,超过日本。
英特尔的市场活动涵盖了 广告、渠道计划、合作市场活动、互动式市场活动等。英特尔强大的市场攻势不仅仅局限于12个城市,帮助创造了公众对于高性能电脑的强烈兴趣和需求,并为新的电脑买家揭开了计算机技术神秘的面纱。英特尔在中国与美国同步发布了奔腾? II、奔腾? III和奔腾? 4处理器。
青少年电脑教育系列活动
1997年,英特尔公司亚太区进行了一系列市场活动,让最终用户认识到家用电脑的益处,特别是对儿童教育起到的作用。英特尔的活动包括电视广告、特殊的网页内容、与电脑厂商的合作项目、渠道推广及其他。英特尔公司还分别与联想、方正、长城、TCL、海尔、海信等国内著名OEM厂商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济南、南京、重庆和青岛等国内9个城市建立了电脑小博士工作室,向孩子和家长提供免费学习电脑和互联网知识的机会。
英特尔市场活动
英特尔中文简体字网址是中国访问率最高的网站之一。其网页内容包括对产品的介绍、家用计算、商用计算、中小企业商用计算、开发商信息等。
1997年5月,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中国举行了第一个中文互联网网直播,1998年5月,安迪·葛鲁夫博士将从上海举行第一个三种语言的网上直播,这三种语言是普通话、英语和韩语。
自1999年7月,英特尔中文网站推出了专门为IT商业人士量身定作的“IT之窗”,专门向IT工程师或IT从业人员介绍、推荐前端技术,最新产品以及优秀解决方案,深受IT人士欢迎。进入2000年,英特尔中文网站为了进一步满足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将“IT之窗”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内容调整,并更名为“英特尔电子商务中心”(IeBC,Intele-BusinessCenter)。向企业推荐优秀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
合作项目
中国的电脑厂商参与IntelInside这一市场合作项目。项目的参与者从他们系统上的IntelInside标志、市场开发基金的增长及其他项目中获利。其他的合作市场项目包括参加大型活动,在英特尔芯片发布会和其他活动中演示自己的技术等等。
渠道项目
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电子一条街”,布满了小型的电脑零售商和组装商。英特尔组织的“家用电脑合家欢”活动(PCParty)使最终用户认识并了解了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的应用模式与用途,并促进了人们对最新电脑的需求。这些有趣的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参与,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为家用和商用计算带来的益处。英特尔还与零售商和软件开发商一起推广最先进的本地及国外软件。
针对最终用户的活动
2000年4月29日,位于北京中国科技馆内的英特尔博物馆与中国科技馆新馆同时开放。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科协主席周光昭亦来到英特尔博物馆参观。英特尔博物馆是美国硅谷著名的英特尔博物馆的翻版,自此,广大的国内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电脑和科学爱好者将可以通过这一窗口一览芯片的研制、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了解英特尔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科技和人类生活所作的巨大贡献。迄今为止,北京的英特尔博物馆已经接待了230万人次前来参观。
平台方案支持
英特尔与本地的电脑厂商,如联想、长城、方正及同创等合作,将其硬件“平台化”,帮助这些OEM厂商开发自己的系统。对于本地电脑组装商和国际厂商也提供同样的支持。英特尔在平台方面的支持,给予了厂商工程知识和技术,从而使他们在电脑和服务器中把英特尔处理器、网络和其他产品集成为一体。电脑厂商因而可以用最先进的平台技术,快速地将产品推入市场,拉近了技术上的差距。
编后
当我写完此书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英特尔进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微机和小型机工业没有表现。虽然当时被称为微型机的PC工业年产销量没有超过3万台,但是它仍然存在过,可以说它是《中国PC前传》,所以用一些80年代的图片来代替它的痕迹。
与人一样,再好的企业、再棒的公司、再出色的跨国公司都会有不足之处,英特尔公司也是同样。如果真的有一天,找不出缺点的英特尔公司就会迷失在未来之中。
作为一名具有17年阅历的IT记者,作为一个27年的计算机用户,尤其要对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个人的看法:
我们需要电视机开机速度的PC
功能与复杂程度呈正比,和速度成反比—这是当代PC软件的真理。现在WinXP开机后N分钟才能进入E-mail,未来是否会出现开机一秒钟就进入使用状态的PC呢(也没准儿不叫PC)?
据说,英特尔公司正在研制中。其实对计算机设计人员来说,这个目标不难实现,让操作系统常驻内存不就得了。
如果常驻内存不行,再把WinXP之类的做成芯片,开机即进入使用状态。再或者,只要配置不变,开机后不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扫描检查。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可能是一个问题。目前如果把内存做得像硬盘容量那么大就太贵了,而用RAM关机后,信息容易丢失。那为什么不能用关机不关电源(用少量电源就可维持)的做法呢?
我们需要用模块化升级来降低升级成本
现在的PC,只要一升级都把原来的给废了,记得当初386、486升级还有热插拔升级一说,如果未来PC升级能做到这一点,用几百元钱买个P7、P8什么的,现在的资源既可以利用,又用不着花12000??8000元更新换代。这么做也环保,也没有电脑垃圾染污。多好!说的容易!花几百元只升微处理器,只升内存,只升硬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什么接口、软件......麻烦着呢,如果有个升级公司就好了。英特尔公司一升级,升级公司方案就出来,拔下P8,插上P9,半小时升完,所有文件都会保留,而且升级后速度明显快了。
如果可升级PC取代现在的PC,那现在的PC公司规模就要缩小了。管它缩小不缩小,咱用户合算就行。为什么这些PC公司不能直接变成升级公司呢?人家美国的汽车都可以补点钱换新车呢。天天喊服务,为什么PC不可能有这样的升级服务?公司规模小不小和用户没关系,用户不但要的是电视机的开机速度,还要几百元钱可升级的PC。其实,如果整机厂商和英特尔在后续产品上做好沟通,这点也很容易做到,不怕做不了,就怕没想到。
当读者读完此书的时候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本关于英特尔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PC产业的历史。这部十年的历史运载着不仅仅只是PC硬件本身的市场历史,同时也承载了其相应配置产品、外设、软件、网络的历史,这不仅仅只是英特尔微处理器在扎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整个半导体工业、技术产品、甚至整个现代化企业运营、销售、培训、带动相关产业的早期历史。可以肯定,再过10年、20年,英特尔和中国PC产业会以此为起点,得到难以想像的发展。
但愿此书像英特尔公司的一句座佑铭:
英特尔-中国技术基石
或者超越它描述英特尔在中国的IT发展史的作用。但愿:
《芯动乾坤》不仅仅只是中国技术基石。
—刘克丽
2002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