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世纪IT业的历史是人写成的,如果《穿越岁月》中失去了人物也就失去了生命。在1998年底策划《每周电脑报/PCWEEK》“世纪回眸”时,我们就设立了“世纪人物”栏目。
在这个栏目的编写中,我主动或者被动承担了14个人物,我认为他们都是IT产业史上最具有影响的人物,更重要的是我都采访过他们,不仅对他们的贡献有所了解,对他们的人格力量也深有体会,如果我不写他们不仅是我的失职,也是20世纪IT业的遗憾。
当代经济英雄
——记把PC操作系统推向商品世界的微软Chairman&CEO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
谁说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英雄?在当今市场经济中连续6年个人资产为世界第一的比尔·盖茨今年又以90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当之无愧地成了当代经济英雄。这一切来自于24年前他创办微软公司及其PC操作系统、通用办公应用软件。
除了比尔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的智慧之外,比尔的成功因素还在于他赶上了PC时代来临的机会。英特尔 4004芯问世时,比尔就开始琢磨在上面开发操作系统,并使其商品化,为此他放弃了在美国最好的学校读书的机会,1975年他创办了微软公司。微软公司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起步时就与IBM这样的巨人合作,直到1995年Windows 95问世时,微软公司才开始解除与IBM共享DOS技术的合同,也就是说20年后微软公司才彻底摆脱了IBM公司的技术控制。
比尔·盖茨的成功与微软公司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微软公司与比尔·盖茨对于20世纪IT业的贡献就是能将PC操作系统商品化,并几乎统一了PC平台上的操作系统。在1994年比尔·盖茨说未来Windows 95会占70~80% PC市场,没人相信,因为当时DOS、Mac OS、OS/2 Warp、NetWare 4种操作系统各领风骚,但是如今谁也不敢说自己已成为PC桌面平台的主流操作系统,只有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可以这样说。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将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花费在产品的市场宣传上。
人无完人,比尔·盖茨不是没有错误的,在Internet上他及他的公司就犯了“晚出手”的错误,在Java问题上目前还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他总是有想以平台策略吞掉浏览器、还想吞掉数据库市场等等垄断嫌疑。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他是当代经济第一英雄的形象。
比尔·盖茨从
“酷哥”挑战“第一”
长相“酷”、“爱好酷”、“经历酷”的IT人多的是,可从外表到内在都“酷”的人只有Larry Ellison。他创造了20世纪最大的专业数据库厂商,比这件事更大的事是:他
具有俄罗斯血统的Larry Ellison 1944年出生在纽约,据说他是IT高层人物中女朋友最多的人,也是IT高层人物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人。他创办的Oracle公司到1999年22周岁时已成长为营业额97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据库公司、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与此同时,他找到了传统PC、软件、网络的诸多缺陷,提出了网络计算机(NC)及网络计算体系结构(NCA),旨在让NC价格在500美元以下,降低TCO,矛头直对当时每年TCO费用在2000美元以上、价格在2000美元以上的PC。
虽然直到现在NC仍没有普及,或许永远不会普及,但是当初NC的思想和精髓已广泛被IT业吸取,并在实施。凡见过Larry Ellison的人都感觉到他十分傲慢,也有人认为他十分勇敢,当然还有人认为他是说的多、做的少,比如在NC的问题上,他为什么不大胆地把Oracle公司的Intranet改为NCA结构让大家看看呢?
在NC的问题上,在针对微软的问题上,Larry Ellison和SUN公司总裁McNealy是一双好搭档,无论在Oracle用户大会,还是在什么Comdex上的演讲,Larry Ellison总是喜欢矛头直指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omdex′98上,Ellison在主题演讲中曾经大声对几万名来宾高喊,Oracle8i比微软SQL Server 7.0快,如果谁能证明SQL Server 7.0比Oracle8i快,立即可以拿到200万美元的奖金。
由此可见这位“酷哥”向“第一”挑战的精神。
今天NC和NCA都已成为历史,但Ellison及他的勇敢精神永存。
“心脏”业之赞歌
——记英特尔公司前任董事长安德鲁·
也许没有安德鲁·葛鲁夫就没有英特尔公司今天的繁荣,没有英特尔公司的繁荣,或许PC CPU业就没有这样的批量、这样的价格,因此可以说安德鲁·葛鲁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曲PC“心脏”业的赞歌。
1936年葛鲁夫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60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并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63年他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时正是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的黄金时代,能到仙童公司开发实验室去工作当然是葛鲁夫理想的选择。可是不久,葛鲁夫另有打算,1968年7月,葛鲁夫参与创建了英特尔公司,1979年他又被公司任命为总裁。葛鲁夫不仅仅是英特尔公司的总裁,作为半导体业的博士他先后著有40多篇论文,并在半导体工艺和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个人专利。他还曾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执教6年多,直到现在他还在斯坦福大学商务研究生院教授“信息处理工业中的战略与行动”课程。
英特尔公司的成长离不开葛鲁夫,英特尔公司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1984年英特尔公司业务跌入低谷,以葛鲁夫为首的领导班子果断地“壮士断腕”放弃了Dram的生产,正是这个果断的决定,这个决定把英特尔公司推向了CPU业的领导地位,要是没有这个决定,英特尔公司在20世纪的营业额也不会达到300亿美元。
有一位中国记者让长城集团王之董事长评价他所见过的国外大公司的领导人的为人时,王之董事长毫不犹豫地说:安德鲁·葛鲁夫的为人和品格最让他佩服。
安德鲁·葛鲁夫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征服了英特尔公司和世界PC CPU产业,同时他也得到了中国IT业界的尊敬。
拯救“世界第一”
IBM公司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计算机公司,她的营业额在1964年就达到了600亿美元以上,IBM年营业额在600~640亿美元徘徊一直保持到了1993年。1992年底IBM公司遭受到成立近70年来最大的打击,眼看着亏损81亿美元、裁员4.5万人的厄运到来。
出生于1942年的郭士纳,个子不高,身体和他的性格一样坚强。少年时代在院子里割草时,割草机出了故障,小郭士纳在修理割草机时弄断了他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他忍着巨痛仍然坚持把剩下的草割完。
1965年郭士纳获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硕士学位。1989年以前他就职于美国通远公司。1989年以后,他在食品行业的纳贝斯克公司任总裁。4年间,他为纳贝斯克公司还清了11亿美元的债务,1992年纳贝斯克公司净赚3亿美元。
郭士纳到IBM公司时,正值Client/Server时代,IT业界对大型机、中小型机普遍不看好。加之当时IBM用116亿美元补贴2.5万“下岗”职工、郭士纳没有专业背景等不利条件,几乎所有人都为郭士纳捏了一把汗。业界评论饼干大王能否当成计算机大王还是个问号。
郭士纳勇敢地接受了所有的挑战,他大刀阔斧继续裁员,精减机构,用PC产品保住营业额,加大服务、软件、网络产品投入维持利润。到1994年底IBM公司利润恢复到33亿美元,1995年6月用36亿美元成功收购Lotus公司。
从此IBM经济状况青云直上,1996年营业额首次突破700亿美元,1998年再次突破800亿美元。郭士纳用他残疾的手和坚强的毅力及那无人可比的经济头脑挽救了20世纪世界第一大计算机公司。
然而,郭士纳几乎超越此事的行动是:1995年11月在美国举行的Comdex′95展览会上,他提出了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已到来。从此IT业、市场在这句口号的带领下直奔21世纪。1997年5月,郭士纳率领的IBM公司提出电子商务概念,整个世界至今都在实施他的概念,可以说郭士纳不仅挽救了“世界第一”,同时他一直在创造20世纪IT的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郭士纳已到中国访问19次,多次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他为中国教育捐资近7亿人民币,他就任总裁以来,IBM在中国已成立了8个合资工厂、独资工厂和研究中心,世界和中国都会铭记郭士纳。
抢占概念制高点
——记SUN Microsystem CEO Scott McNealy
IT业是先有概念才有一切的。
而SUN Microsystem CEO Scott McNealy这20多年来总是占有IT概念的制高点。
1954年11月出生的McNealy,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MBA,1982年MBA毕业后就和其他三人创办了SUN公司。当初他创办SUN公司之时,IBM把住了大型机种市场,DEC则占据了小型机用户,PC机刚刚问世看不出市场前景,再说McNealy天生就不是随大流者,他要拥有他自己的机种,从工作站切入。当时他的工作站避开了大中型机的价格,将显示图形和联网性突出,用现成的Unix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一下子把SUN公司工作站推向占据了RISC/Unix平台的主流市场。
McNealy决不甘心,他要卖自己的芯片和技术,让任何愿意买他芯片和技术的厂商随便创造自己的商标。80年代中期,IBM、DEC、惠普、SGI这些大中小工作站的头头脑脑们怎么也想不通McNealy要干什么,可是不久他们便明白了,这是要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PowerPC、Alpha、MIPS、HPPA等RISC芯片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
人家一学SUN,McNealy干脆不玩了,1992年他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一下子大家都围着“网络就是计算机”转,在随后的1995年IBM总裁郭士纳又提出以网络为中心计算时代到来。
这根本不过瘾,在1995年底SUN公司宣布成立Java公司,McNealy觉得什么Unix平台、NT平台,干脆Java平台要超越操作系统平台,于是乎什么Jini跟着就来了。结果Java的名气甚至大于SUN公司。
或许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McNealy非常讨厌总想垄断什么操作系统、桌面应用软件、CPU芯片那些家伙,他总在公开场合大肆攻击他们,说什么有人想在一个一个传统操作系统上加了“N”“T”两个字就多收钱,还说Java不只是允许在英特尔这间屋子里说话……他每次的演说都极富有感召力,句句能说到用户的心里,所以每当世界性的IT大会,只要有McNealy这会准热闹。
不要以为McNealy只练嘴上活儿,他领导的SUN Microsystem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都稳步增长2位数字,2000财年,SUN公司的营业额达124亿美元,利润在10%以上,科研投入在8~11%以上,这在所有硬件公司中是罕见的。
McNealy来过中国3次,他每次都能给中国用户和记者带来惊喜和新概念,他从不随大流,善于独创的精神是20世纪计算机学术、市场的楷模。
他岂止是当代毕升
——记方正集团(香港)董事局主席王选
说王选是当代毕升还不足以说明王选在20世纪计算机科学和产业中的地位。因为他不仅从1975年至今主持了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把中国的印刷业带出了铅与火的时代,带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同时他的技术造就了中国电子出版系统整个行业及其人才队伍。
1937年2月,王选出生在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58年~1974年,王选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DJS21机和AGOL60编译系统。从1975年开始,他针对汉字照排要求高分辨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调整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这一发明使他获得了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基于这些专利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已应用于3万余家报社、出版社和印刷厂,并且行销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等国家。1997年,方正日文出版系统又打入了日本市场。
除了担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以外,王选还任中科院、中国工程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副主席。
王选不仅敢于向技术挑战,向自己的疾病挑战,还敢于承认错误。有记者问他在技术路线上有无失误时,王选毫不掩饰地说:“在苹果机上开发‘飞腾’系统晚了两年。”
62岁的王选,就声称淡出计算机行业,让更有能力和前途的青年知识分子取代他的工作,但是王选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计算机电子出版技术和产业中的地位谁也取代不了。
让世界看清CPU业
——记英特尔高级副总裁
一本《我看英特尔》表明,
这位中国人在CPU业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本应在1964年获博士资格考试的虞有澄由于恋爱过不了关,但终于在1967年初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声称安德鲁·
虞有澄性格直率,他经常提醒他的部下说你们对我有什么看法,比如我有哪些想法不对,或不切实际,希望你们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虞有澄并不是一直都在英特尔公司工作,1979年,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虞有澄认为机不可失,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广州。他当时勇敢地跳下了“代理商海”,召募了200多用户在香港成立培训中心给他们上课,不过后来他厌倦了美国到中国漫长的飞行,1981年3月他重回英特尔公司工作。不过,这两年的祖国生活
给了他不只是衣锦还乡(他1948年离开祖国)的感受,更多的是他体会到
在此之后虞有澄一直在英特尔公司工作。1984年底日本Dram大削价竞争,当时,英特尔公司40%营业额与百分之百的利润都来自于微处理器,但80%以上的研发费用都花在存储器上,虞有澄参与了靠Dram起家的英特尔公司,不得不舍弃Dram的悲壮决策。在此之后,他和英特尔公司一起经历了386、486、奔腾、PentiumⅡ等等以后的辉煌时代。
1996年10月底,虞有澄在北京参加了英特尔(中国)公司举办的微处理器25周年纪念大会新闻发布会。当时他提出CPU产业的4大趋势:线宽越来越小;百分之百的正确性与现在PC上的所有应用软件兼容性;控制功耗;人年花费越来越多(4004芯片用了2人×9个月,奔腾用了100人×3.5年完成)。在他与众多记者的交谈中使人感到他和善的态度中不失真诚,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英特尔公司不收购其他半导体公司时,他回答说,不是没收购的意向,而是没收购成功。
他不仅是亚洲的骄傲
——记宏碁总裁施振荣
宏碁是亚洲惟一一个敢于在美国市场上和美国PC拼杀的 品牌,而创造和操作这一切的是宏碁总裁施振荣。
施振荣对计算机业的理解,超过了许多美国计算机产业专家。虽然他从70年代中期就做PC零部件,再做整机,但他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并提出计算机硬件微笑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在计算机零部件、CPU、Dram的生产上有丰厚的利润,在整机加工上呈现利润微薄状,这条曲线已成为世界计算机工业的真理。
接着,面对PC配置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施振荣又提出XC的概念,他相信PC走向专用化会得到用户和厂商的响应。
宏碁集团的成长离不开施振荣,宏集团的成长也非一帆风顺。1996年宏集团用57亿美元的年收入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专程到台北参加宏庆典并做了演讲。但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宏集团公司似乎不像人们想象的成长得那么快。尽管如此,收购了TI(德州仪器公司)笔记本机部门、现有6大分部的宏公司年营业额已达71亿美元。
要问宏碁公司的什么产品最成功?当然是Aspire(渴望),它率先抛弃了当时PC流行的原白色,而采用了幽幽的绿色,使之成为第一代家用电脑的典范(在此之后两年,即1998年苹果公司iMac才推出了5种彩色款),但是没过3年“渴望”又回到了黑色。
宏碁集团不仅拥有亚洲计算机工业的世界品牌,同时在台湾新竹工业园区有Dram半导体的生产基地,它一直在为世界主流半导体厂商做OEM加工。
软件产业一直是施振荣想涉足的,但从1996年至今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进展。可是在笔记本机的超薄、低价位上,宏集团在1999年却出尽了风头,在中国,宏碁笔记本机今年前进了3名。
宏碁集团一直注重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在施振荣的领导下,不仅在苏州投资1200万美元建立了显示器厂,1999年在广东中山投资1亿美元,建立了年产200万块的主板生产线(其中30%内销),占地
从1992年起施振荣曾9次来到祖国大陆访问,几乎每一次都把新产品和新概念带给中国计算机工业和市场,他几乎把今后宏集团工业的希望和寄托带到了自己的祖国。可以说施振荣及其宏碁集团不但是亚洲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自豪。
中国硬件出口第一人
——长城集团董事长王之
要说20世纪中国计算机硬件的出口,非要说王之,他领导的长城集团是中国计算机硬件产品出口第一大户,预计今年可望达到10亿美元,占中国计算机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十分之一。
1942年5月王之出生于延安,1966年2月王之毕业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从毕业后直到1979年3月,王之在第七机械工业部五院任技术员、工程师。1979年3月~1986年12月曾任电子部计算机管理局处长、副总工程师、副局长。1986年12月,正当进口PC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之时,王之出任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长城集团率先推出国内PC第一个自我品牌机,并创造了委托加工、销售代理的中国市场模式。
1993年王之面对世界PC的“价格”战,认真分析了PC利润下降的趋势,决定向PC零部件领域拓展,他领导的长城集团,先后与IBM等外商合作,先后成立了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长城国际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深圳海量存储有限公司,并出任上述所有公司董事长。
经过5年的奋斗,长城集团营业额在1998年达到111亿元,利润7亿元,出口创汇8.8亿美元,经济健康状况为中国计算机业第一。1999年,王之提出5个100万的奋斗目标,要在20世纪把长城集团的主板、主机、电源、显示器等5大产品上100万台。事实上长城集团的主板在1998年就达到450万块,但是王之认为,年产450万块主板仍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要上就要年产千万块。
王之在50岁出头的1995年就考虑好自己的接班人,由当时45岁的卢明出任长城集团总经理,自己则进入“后台”式的管理,并且主张、推进长城的生产基地建在深圳。现在王之大部分时间在深圳,深圳已有长城集团的9个工厂。有专家认为,如果谁不去看长城深圳工厂,
谁就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计算机硬件工业。
当然,王之也有对中国计算机、长城计算机工业产生失误之时,他承认长城集团软件商品化走过弯路,承认在90年代中期长城品牌PC市场处于过渡被动状态,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王之成为20世纪中国计算机硬件出口第一人。
商业软件业第一华人
——记C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嘉廉
他从23年前只有三位员工起步,成为年营业额53亿美元的世界商业软件业的第一华人,他就是C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嘉廉。
1944年8月王嘉廉出生于上海,1952年随家人来到美国,他在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获得了数学专业科学学士学位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Riverside研究所担任程序编写员,从此开始了他的计算机软件生涯。在此之后他还担任过标准数据公司(Standard Data Corporation)主管销售的副董事长。
也许是他性格和爱好中拥有喜欢烹饪、打篮球等快活的“因子”,编程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太熟悉而且是太枯燥了,或者说是太浪费他的商业才华了。1976年他创建了CA公司,这个专门致力于商业应用软件、中间件的公司没有被当年PC浪潮所动,也没有被90年代的桌面操作系统丰厚的利润所诱惑,一直在开发、兼并、集成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的确,谁也说不清CA收购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有130个?还是150个?还可能有200个。CA都吃进去了,有的消化得不错,有的正在消化,不管消化得怎样,王嘉廉说,我就是编程序出身的,我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让各种软件、中间件互通融合。
面对Internet的挑战,王嘉廉十分清醒地看到此时此刻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在接受凤凰卫视杨澜工作室的采访时他有一个观点,意思是,如果能用电话沟通的事情最好不要发E-mail,作为一个商业软件公司的CEO能够如此冷静地看到Internet时代人们的交流容易走进丧失语言和外交的误区,令人佩服。
性格活泼的王嘉廉,在每次CA World上都有惊险的表现,不是变魔术从高空掉下,就是骑摩托飞车,尽管用的是替身也把来宾们弄得一身冷汗。在他的活泼中不失善良和同情心,他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捐款并对别人的捐款追加2倍以上的搭配捐款。他利用Jasmine数据库建立了微笑列车,旨为患有唇裂的面部残疾儿童提供前所未所有医疗和技术服务。他还用CA购买的设备建立了寻找丢失儿童网站……
王嘉廉编写和出版了《新科技观Ⅱ——高级职员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和Internet必备指南》这本书已被翻译成7种文字。
王嘉廉自1995年10月第一次来北京访问后几乎以每月来几次的加速度来往于美国、中国各城市,为中国培养了100名高级信息主管人才,他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9月。
中国PC产业之旗
——记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提起20世纪PC产业的发展,不能不说联想集团,说到联想集团又不得不提柳传志。是他领导的联想集团首次创造了中国PC品牌机突破百万台的纪录,是他领导的联想集团获得了90年代末期中国市场占有量第一。柳传志无愧是20世纪中国PC产业之旗。
柳传志1944年4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柳传志,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1988年又以30万元港币合资创办了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了联想集团。当时他权衡了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决定以汉卡切入中国计算机市场,以主板切入国际市场,并在同年10月推出了联想386PC。
1990年联想在国内率先推出486PC,1992年12月推出1+1家用PC,
数字世界之王,这是硅谷一家杂志对John Chambers的评价。这一点也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John在3年里把他领导的Cisco从年营业额12亿美元的公司变成了年营业额121亿美元的公司,同时使Cisco公司从专业网络公司中“脱俗”,成为能与传统电信设备公司抗衡的第一流的数据通信公司,且市值最高达5000亿美元。
也就是在1994年Internet风暴来临时,Cisco公司的主打产品路由器深入骨干网,随后再发展成为路由交换、分组交换,Cisco公司不可战胜地获得了网络设备的高端市场,也正是此时,传统电信厂商对数据通信市场开始觉醒,特别是在IP电话市场项目上与Cisco交锋。此时Cisco公司已拉开和传统网络厂商的距离,正式成为AT&T、朗讯、北方电讯等“百年老店”的对手。至今Cisco公司还不到15岁,这一切的业绩都与John Chambers的领导分不开。
几位刚到Cisco公司工作的中国业界资深人士对Cisco公司的运作和文化的共同感觉是,Cisco公司不仅是第一流的网络、数据通信公司,同时也是第一流的运用网络数据、电子商务的公司。
此时的Cisco公司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网络设备公司,他要树立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1999年9月Cisco首次提出NetAid(网络辅助),并且首次捐出了2000万美元设备和软件,为世界上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的贫苦大众募捐。在10月中旬瑞士日内瓦举行的Telecom′99上,John满怀激愤,含着眼泪为此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表现出数字之王的善良和慷慨。
凡是认识John的人都认为他不仅是个气质高雅,性情温和的人,他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车钥匙随意提供给一位中国女记者试试,给所有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C业“明星”加领袖
——记康柏前总裁埃卡·菲弗尔
凡是见过埃卡·菲弗尔(Eckard Pfiffer)的人都说他的外表和气质简直就像好莱坞的明星一样英俊、潇洒,就是这位英俊、潇洒的埃卡,成为了20世纪PC产业的领袖。
1941年埃卡出生在德国。1991年元月在当时康柏重组之后他成为康柏公司的总裁兼最高执行官,当时他立下誓言要超过IBM公司、苹果公司,使康柏成为最大的PC厂商,但是他并没有立刻公布自己的誓言而是悄悄地求证自己誓言的可行性。
1992年,埃卡领导的康柏公司率先发起PC“价格战”,1992年上半年他们在欧洲旗开得胜,打败了IBM公司和“地头蛇”西门子公司,成为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同年将此套路搬到亚洲等地也还奏效。
可以说埃卡当年发起的“价格战”至今还在继续,他使当年的主流机型386从2~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降至今年主流机型8000元左右的价格,用户不会忘记埃卡。
“价格战”的成功坚定了埃卡要成为PC业领袖的信念。1993年在休斯敦举行的“革新论坛”上,埃卡宣布了自己3年内要成为PC产业“老大”的誓言,当时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康柏发起的“价格战”在继续,当然“战火”也燃到了中国,当时中国最大的PC厂商长城集团也在不断地降价。
也许是1993年、1994年IBM和苹果公司开始遭遇成立以来最大的亏损,也许是因为Dell、惠普等公司的PC业羽毛还未丰满,也许什么都不是,反正1994年康柏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厂商,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1999年二季度(1999年二季度美国市场康柏公司PC销量为1798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4.4%),这一切都不能抹杀埃卡的功劳。
埃卡领导的康柏在1997年面临着向企业级计算过渡的考验,尽管在PC为硬件主体的时代,康柏公司还是遇到了Unix系统超级服务器的阻碍,埃卡决定收购Digital公司。其实关于收购Digital公司早在1995年就有传闻,只不过
为互联网生就
——记Yahoo创始人杨致远
在互联网上杨致远拥有若干个第一:第一个拥有互联网公司,第一个拥有引擎产品,第一个互联网上市公司,第一个引入风险投资的互联网公司,重要的是他创办了第一个用互联网盈利的公司。因此,可以说杨致远为互联网而生就。
1968年杨致远出生在台湾,现在他一口纯正的国语和他那学生式的打扮很难让人把他和一个2亿美元营业额的老板联想起来。这也难怪,互联网的兴起不过才5年的时间,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会成熟成什么样子?!
Yahoo的成功在近几年内引起众多年轻有为、敢干青年的效仿,特别是近一年来,拥有自己的网络、再做大、力争点击量、吸引广告客户、上市或者是卖掉,成了世纪末互联网经营的一种模式,可是时间很难回到1995年,杨致远创业的互联网处女地时代也不会再来。的确,杨致远是世界青年的榜样,但是要学习杨致远,学习Yahoo模式很难成功。谁都看到了杨致远的成功,谁也没看到在杨致远之前并没有杨致远。
为互联网而生就的杨致远在1996年10月第一次访问中国北京时说,我并没有成功的喜悦,如果说有的话再加上一句是压力大于喜悦。也就是说杨致远时时刻刻想到的不是学习自己,而是突破自己。
从1996年开始,杨致远就想把自己开创的Yahoo和祖国连在一起。
杨致远不仅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时以极大的热诚、爱心和能力把自己创造的一切反馈给社会。1997年初他卖掉自己Yahoo的5%股份赞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并且没有因此大肆宣传自己,只是在新闻界的追问下才承认了此事。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信息产业最后的、最灿烂的亮光,而杨致远和他创办的Yahoo则是这亮光最早的折射光束,如今已成为最持久、最强烈的光芒,这亮点、光束及光芒会照耀至21世纪,尤其是作为祖籍是中国的杨致远,他以他年轻的生命还会继续为互联网而创新。
网络英雄出少年在
此次公布的40位富豪中,大部分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互联网有关,其中前十位为,Dell电脑的总裁迈克尔·戴尔;网络书店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元·贝佐斯;Gateway电脑公司总裁特德·韦特;网络拍卖公司eBay总裁皮埃尔·欧米亚;Yahoo创办人戴维·菲洛;Yahoo创办人杨致远;Broadcom公司总裁亨利·纪尼古拉斯三世;RealNeworks公司总裁罗布·格拉泽;Buy.com公司主席斯科·特布姆;eBay公司分析师杰夫·斯古尔。
当然,他们所创建的公司有些没有利润,但他们的身价和资产表明了互联网的未来。但愿他们别英雄气短。
编后
谢谢读者的耐心,读完了此书。我相信不仅是读者还有我自己,都感到IT界有太多的事件没写到此书中去。不过我更相信的是未来,让未来去弥补这些遗憾吧。